宋朝有哪些臣

侠名 阅读:- 2024-07-12 02:00:31
宋朝有哪些臣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有哪些臣和北宋所当臣者是也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有哪些臣以及北宋所当臣者是也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南唐投降北宋的大臣
  2. 北宋所当臣者是也
  3. 宋朝北伐名将

[One]、南唐投降北宋的大臣

〖One〗、张洎是南唐大臣,他在李后主时期备受重要,“参预机密,恩宠第一”。投降北宋后,又从一个降臣做到了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与寇准同列,这份机遇是其他降臣所不可比拟的。

〖Two〗、那张洎是从何从一个南唐降臣当上大宋宰相的呢?

〖Three〗、在张洎的才华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张洎为人所不齿的地方:他太善于迎合圣意,太会钻营。

〖Four〗、张洎首先是个有才的人,“洎少有俊才,博通坟典”,他的发迹首先得益于他的才华。

〖Five〗、李璟长子弘冀卒,有司谥武宣。洎议以为世子之礼,但当问安视膳,不宜以“武”为称。旋命改谥,擢监察御史。

〖Six〗、南唐中宗李璟的长子去世后,朝廷定谥号为“武宣”,张洎用自己的才学,认为谥号不应该用“武”字,得到了李璟的赏识,便提拔为监察御史。

〖Seven〗、可别小看这件事,因为张洎“自以论事称旨”,他的论事能得到南唐国主的认同,说明他很善于揣测皇帝的想法,而这也正是他的特长。

〖Eight〗、张洎从此后,“遂肆弹击无所忌”,善测帝心,成为他打击他人无往不利的优势。

〖Nine〗、李璟去世后,李煜继位,张洎更是混得如鱼得水。

〖Ten〗、“煜宠洎,不欲离左右,授职内殿,中外之务一以谘之。每兄弟宴饮,作妓乐,洎独得预。”

1〖One〗、张洎也充分利用李后主的软弱,把李煜吃的死死的。

1〖Two〗、“洎尤好建议,每上言,未即行,必称疾,煜手札慰谕之,始复视事。”

1〖Three〗、他给李煜提出的建议,如果李煜没有立刻采用,他就立刻称病,等李煜手札慰问他,才“病愈”上班做事。

1〖Four〗、张洎还具有“小人”必备的嘴脸:“尤险诐,好攻人之短”。

1〖Five〗、很多南唐大臣都遭受过他的迫害。

1〖Six〗、如大臣潘祐,起初李煜十分器重他,以“潘卿”称之而不名,他本与张洎交好亲厚,但是正直的潘祐很快看清了张洎的为人,疏远他,张洎“从而挤之”,致使其李后主怒杀。

1〖Seven〗、“张洎、潘祐俱为忘形之交。其后俱为中书舍人,乃相持,祐之死也,洎盖有力。”

1〖Eight〗、张洎得到李后主的信任后,在很多大事上都有决策权,可以说左右南唐国政。

1〖Nine〗、宋太祖派大军下江南,金陵被围,此时张洎多次力劝李煜不能投降,表现出与南唐共存亡的莫大气概。

20、“金汤之固,未易取也。北军旦夕当自引退,苟一旦不虞,即臣当先死。”

2〖One〗、然而最终金陵城破,信誓旦旦说要“臣当先死”的张洎却没有死。

2〖Two〗、当时和张洎一道劝李后主不降的大臣还有陈乔,金陵城破后,陈乔和张洎一道进宫拜见李后主。

2〖Three〗、乔曰:“臣负陛下,愿加显戮。若中朝有所诘问,请以臣为辞。”国主曰:“运数已尽,卿死无益也。”乔曰:“陛下纵不杀臣,臣亦何面目见国人乎?”遂缢。

2〖Four〗、尽管李后主不让陈乔去死,但是陈乔还是义无反顾地自缢身亡,为国尽忠了。

2〖Five〗、而张洎的表现就体现出其人极度无耻。

2〖Six〗、“然洎实无死志,于是携妻子及橐装入止宫中。”

2〖Seven〗、但陈乔拉着他要一同死,他应着头皮和陈乔出去了,大家都已经张洎是和陈乔一道自杀去了,却不知他很快就回来了。

2〖Eight〗、乔自经气绝,洎反下见煜曰:“臣与乔同掌枢务,国亡当俱死。又念主在,谁能为主白其事,不死,将有以报也。”

2〖Nine〗、《续资治通鉴长编》是这样记载的:

30、洎乃告国主曰:“臣与乔共掌枢务,今国亡当俱死。又念陛下入朝,谁与陛下辨明此事,所以不死者,将有待也。”

3〖One〗、陈乔自杀气绝,张洎就跑进来向李煜哭诉,说想到主上还在,我要照顾主上,主上马上要北上入宋,身边需要大臣陪同。

3〖Two〗、张洎说的义正言辞,愣把自己畏死偷生说出为李后主考虑,是“忠臣”,本就软弱无能的李后主自然也就不再追究他了。

3〖Three〗、但是张洎的表现早已是传了出去,连宋太祖都知晓了。

3〖Four〗、(宋太祖)又责张洎曰:“汝教李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书示之,乃王师围城,洎所草召江上救兵蜡弹内书也。洎顿首请死,曰:“书实臣所为也。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他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上初欲杀洎,及是奇之,谓曰:“卿大有胆,朕不罪卿。今事我,无替昔之忠也。”

3〖Five〗、宋太祖本想处死张洎的,但不想张洎此时表现的铁骨铮铮,“辞色不变”,宋太祖便饶他一命,让他以之前对李后主那样的忠心来忠心于自己。

3〖Six〗、其实张洎是看准了宋太祖不会直接杀降臣的,而且宋太祖在责备张洎前,对南唐宰相徐铉的态度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Seven〗、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煜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他。”上曰:“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赐坐,慰抚之。

3〖Eight〗、李后主没死,徐铉没死,他张洎又岂能死?何况南唐已亡,君臣被俘入朝,饱读诗书的张洎自然知道死不了的,除非你自己想不开。

3〖Nine〗、就这样,张洎没有为南唐殉国,从此成为宋朝臣子,而且宋太祖是很厚待他的,“拜太子中允,岁余,判刑部”。

40、张洎“风仪洒落,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入宋之后他文才仍旧是他得以重用的支撑。

4〖One〗、宋太宗继位后,“以其文雅,选直舍人院,考试诸州进士”。

4〖Two〗、张洎“博涉经史,多知典故”,很快就赢得了宋太宗的好感。

4〖Three〗、当时宋太宗“以《儒行篇》刻于版,印赐近臣及新第举人”,张洎得到《儒行篇》后,立刻“上表称谢”,表中他引经据典,超出其他人一大截,宋太宗“览而嘉之”。

4〖Four〗、第二天宋太宗对宰相说道:“群臣上章献文,朕无不再三省览。如张洎一表,援引古今,甚不可得。可召至中书,宣谕朕意。”

4〖Five〗、在南唐时张洎就以善于揣测帝心受到信任,此时他仍是如此。每次宋太宗有诗文问世,他就引经据典解释宋太宗的诗文,将马屁拍得极为高明,让宋太宗很受用。

4〖Six〗、“每上有著述,或赐近臣诗什,洎必上表,援引经传,以将顺其意。”

4〖Seven〗、为了能“顺上意”,他埋首苦读,从各种经典中找依据来证明皇帝的话,可谓用功极深。

4〖Eight〗、宋太宗高兴之下,“赐诗褒美”,夸张洎是“翰长老儒臣”,更是对近臣夸道:“张洎富有文艺,至今尚苦学,江东士人之冠也。”

4〖Nine〗、为了“固恩宠”,张洎“修饬边幅”,注意行为举止,防止因小失大,前功尽弃。

50、张洎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口碑极差,张洎首先从江南降臣入手,“洗白”自己。当时江南降臣中,以徐铉和张洎入宋后官职比较高,但徐铉自觉对南唐有亏,很低调,几乎不与南唐降臣接触。张洎却“善待”这些南唐同僚,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而且很快这就起到了张洎想看到的效果。

5〖One〗、“上欲进用,又知其在江左日多谗毁良善,李煜杀潘佑,洎尝预谋,心疑之。翰林待诏尹熙古、吴郢皆江东人,洎尝善待之。上一夕召熙古辈侍书禁中,因问以佑得罪故。熙古言煜忿佑谏说太直耳,非洎谋也。自是洗然,遂加擢用。”

5〖Two〗、有了江南同僚说好话,彻底打消了宋太宗对张洎的怀疑,开始大加提拔。

5〖Three〗、对于那些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张洎从来不吝啬打击的。

5〖Four〗、“与苏易简同在翰林,尤不协,及易简参知政事,洎多攻其失。既而易简罢,即以洎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5〖Five〗、而对于那些受宋太宗器重,极有前途的人,张洎则极力结交。

5〖Six〗、当时寇准是政治新星,还在任吏部选事之时,张洎就开始结交他,“洎夙夜坐曹视事,每冠带候准出入于省门,揖而退,不交一谈。”

5〖Seven〗、张洎这种奇怪的举动很快就引起寇准的注意,难得有一个年长官员对自己如此尊重的,“准益重焉,因延与语”,一番交谈下来,“准心伏,乃兄事之,极口谈洎于上。”

5〖Eight〗、可以说,年轻的寇准就这样被张洎利用了,很快张洎任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而且“既同秉政,奉准愈谨”。

5〖Nine〗、而当宋太宗对寇准的信任有所下降时,张洎会毫不犹豫的落井下石。

60、“上已嫉准专恣,恩宠衰替。洎虑一旦同罢免,因奏事,大言寇准退后多诽谤。准但色变,不敢自辩。上由是大怒,准旬日罢。”

6〖One〗、不过此时,张洎自己也恩宠不再。

6〖Two〗、西北李继迁侵犯灵州,张洎攻击宰相吕端等“上有所询问,反缄默不言,深失讦谟之”,引得吕端当面抨击张洎:“洎欲有言,不过揣摩陛下意耳,必无鲠切之理。”

6〖Three〗、而第二天,张洎上表“弃灵武以省关西馈运”,宋太宗看后更加不高兴,因为宋太宗曾有过这个想法,张洎果然是迎合自己的想法,证明他是一个“揣摩陛下意”的臣子。

6〖Four〗、“张洎上言,果为吕端所料,朕已还其疏矣。”

6〖Five〗、就这样宋太宗开始疏远张洎,寇准在被罢职不久,张洎就“告病”。

6〖Six〗、再过一段时间,张洎被“罢知政事”,接到诏书的张洎“奉诏呜咽”。

6〖Seven〗、失去了皇帝信任,也丢了副宰相的位子,张洎“疾遂亟,十余日卒,年六〖Fourteen〗、”。

[Two]、北宋所当臣者是也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Fourteen〗、。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Fourteen〗、。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Three]、宋朝北伐名将

〖One〗、第十名,杨业,是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号称杨无敌,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因此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力战而被辽军擒获绝食而亡。

〖Two〗、第九名,孟珙,是宋理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检校少师,爵封汉东郡开国公。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孟珙早年随父抗金,并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Three〗、第八名,吴璘,是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太子少傅,爵封新安郡王。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二人都以勇略知名。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璘、吴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带病奋起,对抗入侵的金军。

〖Four〗、第七名,虞允文,是宋高宗宋孝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左丞相,爵封雍国公。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朝廷加强防御。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Five〗、第六名,潘美,是宋太祖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同平章事,爵封韩国公。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雁门关之捷,大败辽军,封代国公。雍熙北伐,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因此贬官。

〖Six〗、第五名,韩世忠?,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使,爵封咸安郡王,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江苏南京)等重镇,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大败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兵。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再次入侵,韩世忠在大仪镇伏击击败金军。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

〖Seven〗、第四名,王韶,宋神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密副使,爵封太原郡开国侯。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为宋神宗所纳,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后世称“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Eight〗、第三名,曹彬,宋太祖宋太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使,爵封鲁国公,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参与攻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他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于岐沟关之战大败,致使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复任枢密使。

〖Nine〗、第二名,狄青是宋仁宗时期的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一生经历二十五战,大破西夏,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平侬智高之乱,郁郁而终。

〖Ten〗、第一名,岳飞,宋高宗时期的名将,官至太子少保,爵封武昌郡开国公,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绍兴和议,被秦桧冤杀在风波亭。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有哪些臣和北宋所当臣者是也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 聪峰知识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77788882.com/79slEw53cL.html

上一篇: 宋朝有哪些锤子 下一篇: 宋朝有哪些花
声明

1.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本站内容仅做参考,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