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常科名词解释

AI创作 阅读:- 2024-01-09 23:05:39
唐朝的常科名词解释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的常科名词解释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唐代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唐朝科举考试是几年考一次
  2. 唐代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
  3. 唐朝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察哪些能力

[One]、唐朝科举考试是几年考一次

〖One〗、唐代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多种,后来又设置武举。其中,明经、进士两科目应试者比较多。

〖Two〗、明经考试侧重儒家经典,即《九经》。《九经》之中也有重点,《左传》和《礼记》定为大经,《诗》和《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公羊传》、《谷梁传》是小经。

〖Three〗、进士考试为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贴经和时务策全为甲等。

[Two]、唐代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Three]、唐朝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察哪些能力

〖One〗、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Two〗、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 聪峰知识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77788882.com/ErnC1rKEoB.html

上一篇: 唐朝的常遇春 下一篇: 唐朝的延安叫什么
声明

1.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本站内容仅做参考,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