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小时地图
其实宋朝最小时地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北宋南宋疆域图对比,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朝最小时地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One]、两宋地理总志有哪些
〖One〗、宋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史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两宋。”宋代作为华夏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虽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长期处于被动、屈辱状态,但是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技术方面却是繁荣绚丽的。地理学作为宋文化的一朵奇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远远领先于同时期欧洲、阿拉伯和印度的水平。
〖Two〗、河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发曾说:“由于宋王朝的重文轻武倾向及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宋学崛起,学术文化进入了全面鼎盛、辉煌的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宋代地理学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兴盛,成就斐然。学术典籍有5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即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和南宋的《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另外,一批地理考察游记类著作和江南府、州、县乃至镇的地方志书的编修也开始兴起,地理学进入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
〖Three〗、中国地方志学虽然起源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在宋代以前,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志学著作寥若晨星。元、明、清时,虽然地理学几经波折后仍向前发展,但就地理总志的成就来说未超宋代。因此说,中国古代地方志学尤其是全国性地理总志、文献造极于宋代的说法并不为过。
〖Four〗、据王发曾介绍,宋代的地理文献除了有《太平寰宇记》等5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外,还有《宋史·地理志》《宋史·食货志》《文献通考·舆地考》《山堂群书考索·地理门》等具有地理志书性质的书,它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宋代私修地方志书蔚为大观,成为人文地理学兴盛的另一个显著标志,如记载两宋都城志的《**梦华录》《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淳祜临安志》《淳临安志》)以及《梦粱录》《武林旧事》等,古都史志考订文献有《长安志》《吴郡志》《雍录》等。
〖Five〗、宋代地方志的大量出现,在中国地理学及地方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现代历史地理学学者一般认为地方志定型为郡县志大致是在宋代完成的。其他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学价值。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直到清代中叶,保留下来的宋代地理类文献仍有近50种,展示了宋代地理学文献的巨大成就。
〖Six〗、地图作为古代社会王权的象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举凡版图之拓展、疆场之征战、边防之巩固、土地之经界、日常之行政,皆需要地图。所以,绘制地图成为历代王朝的国家事业,颇为发达。而丰富多样的地图测绘实践,也成为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宋代社会经济、水利、治河的发展和军事的需求,使地图学和地图绘制技术突飞猛进。
〖Seven〗、宋代朝廷测绘的地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特命绘图、闰年图和公务地图。此3类地图的绘制,使赵宋统治者得以实现所谓的“坐知天下”“掌运**”。从现有的资料看,宋代的地图学比唐代更为发达,除历代必绘的全国总图、外域图、边防图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地图,如地理模型图、石刻平面图、城市规划图、经济地图等。这些新型地图,不仅反映了宋代地图绘制理论及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把宋代高度发达的地图绘制水平展现给了如今的人们。
〖Eight〗、王发曾说,宋代地理学出现繁荣态势并非偶然,而是有诸多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文化传承的历史背景以及学者的个人背景。
〖Nine〗、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层面上看,宋王朝的疆域、国力皆远弱于汉唐盛世,而且内忧外患始终不断,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作为向来与国家盛衰密切相关的舆地之学,终于从魏晋南北朝的自发状态上升到文化的自觉高度,并且一度由朝廷组织官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3部地理总志分别出现于北宋初、中、晚3个时期,可以说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反映在地理学上的产物。
〖Ten〗、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由乐史独自完成。乐史是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入宋以后,他有感于国家出现的兴盛局面以及对疆域周边局势的担忧,而“图籍之府未修,郡县之书罔备”,立志要编修全国性地理志书。乐史编修全国性地理志书的目的在于颂扬帝王文治武功,巩固国家统一政权,维护统治秩序。
1〖One〗、到了南宋,国家山河破碎,疆域仅有北宋时的一半,编修地理总志对于激励时人不忘中原沦陷、盼望恢复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严峻的民族战争形势,进一步刺激学者积极编修地理志书,江南各地纷纷开始编修图经地志,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宋代地理志书,以这一时期的居多。
1〖Two〗、“宋代地方志学的兴盛也是古代历史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王发曾说,隋唐以来,地方志类著作逐渐由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地方性的“地记”向全国性的总志过渡,在宋代又逐渐由总志向“胜览”演变,以致出现了《舆地纪胜》《方舆胜览》这样两部人文地理色彩浓厚的“胜览”性地理总志,这与封建王朝由分裂重归统一的历史进程相适应。
1〖Three〗、初唐贞观年间,魏王李泰编修的《括地志》已初显地理总志的雏形。唐代地理学家贾耽曾先后编绘、编修《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等全国性地理总志,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地理总志在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中失传。由李吉甫编修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唐代地理总志,它不仅奠定了编修全国地理总志的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地方志学的兴盛。宋代五大全国性地理总志无一不受上述唐代典籍的巨大影响,就连乐史编修的《太平寰宇记》都明言要弥补“贾耽之漏落,吉甫之阙遗”,以编修一部全国性地理志书为己任。
1〖Four〗、宋代学者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文化追求、学术自觉意识的提高以及乡邦意识的加强,是当时地理学繁荣的内在原因。南宋名臣李纲的后人李发先曾说,“博物洽闻,儒者事也。非足以所经历,耳目所睹记,则疑以传疑,犹未敢自信”,这可以看作是宋代学者在地方志事业上共同的抱负。他们不仅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识,而且更积极地进行观察和观测,进而依据长期的观测经验对某些自然现象加以归纳总结,得出各种结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是典型的例证。
1〖Five〗、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世界上也颇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以其丰富的阅历和精细的实地考察,撰写了30多项涉及地理学的内容,为研究宋代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例如,他提出的“流水侵蚀地貌”观点,比英国的赫顿在《地球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同样观点早了约700年。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20世纪20年代曾撰文《北宋沈括对地学之贡献与纪述》,高度评价《梦溪笔谈》在地理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1〖Six〗、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归乡里,有感于家乡吴郡许多地理事物失记、失考,因此访求搜汇史乘、地志、文献,最终编修《吴郡志》一书,这对早期编修州县方志具有示范意义。与范成大同一时代的大诗人陆游出生于学者型官宦世家,继承乃祖遗风,精于地理观察,其《入蜀记》一书是有关南宋长江三峡及蜀地的重要地方志文献。南宋湖州学者周密在做地方官吏之余及致仕后,倾心于乡邦风物、掌故的积累、总结,所著《癸辛杂识》与《齐东野语》是研究南宋杭州、湖州两个地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1〖Seven〗、此外,如程大昌的《雍录》、高似孙的《剡录》、刘昌诗的《芦浦笔记》等,因偏重一方文物、掌故、风物名胜的记述,同样具备地方史志的性质。这种博物洽闻、记志存史的文化风尚在宋代士大夫中很普遍。宋人诸多的笔记体著作,往往由于带有相当程度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各地地理资料的重要载体。
1〖Eight〗、王发曾认为,宋代丰富的历史文献尤其是地方志,包含了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水利学、海洋学、气象气候学、地理文献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宋代在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内容,拓宽了人们的知识和眼界,使历史地理学获得了充分的历史根据和理论依据,对后世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整个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Nine〗、①《梦溪笔谈》。②《太平寰宇记》。
20、③北宋部分疆域地图。④南宋永定城市
[Two]、北宋南宋疆域图对比
〖One〗、宋朝是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中国历史上的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在历史上南宋的疆域比北宋的疆域大吗?
〖Two〗、北宋的疆土,初期北抵幽云十六洲,就是现在的北京周围.西边的疆土不稳定,初期抵制到宁夏,陜西一带.后来臣服于宋朝的李元昊自立西夏王朝,定都银川,北宋市区陜西,宁夏的疆土.西南方向的吐蕃,也就是西藏在当时就自立王朝.云南一带的段氏家族建立的大理王朝,不过还是臣服于北宋的.南方抵制海南和现在的越南河内一带
〖Three〗、南宋北宋版图对比宋朝地图:北宋疆域和南宋疆域哪个比较大
〖Four〗、南宋初,金兵一度进到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陜西。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陜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
[Three]、宋朝地图所有州府
〖One〗、下面所列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总结(黄色背景的为南宋时期的建置名称或统计)
〖Two〗、京东东路(府一州七军一,县三十八):
〖Three〗、青州(北海郡,镇海军节度,建隆三年以北海县置军,淳化五年改军名,庆历二年初置京东东路安抚使)
〖Four〗、密州(本防御州,开宝五年升安化军)
〖Five〗、济南府(济南郡,兴德军节度,本齐州,政和六年升府)
〖Six〗、潍州(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乾德三年升州)
〖Seven〗、淮阳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七年,以徐州下邳县建军)
〖Eight〗、京东西路(府四州五军一,县四十三:
〖Nine〗、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本唐宋州,景德三年升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
〖Ten〗、袭庆府(鲁郡,泰宁军节度,本兖州,政和八年升府)
1〖One〗、兴仁府(济阴郡,彰信军节度,本曹州,崇宁元年升府)
1〖Two〗、东平府(东平郡,天平军节度,本郓州,宣和元年改府)
1〖Three〗、徐州(彭城郡,武宁军节度,本京东路,元丰元年割隶京东西路)
1〖Four〗、拱州(宝庆军节度,本开封府襄邑县,崇宁四年建州)
1〖Five〗、广济军(乾德元年置发运务,开宝九年改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建军)
1〖Six〗、京西北路(府四州五军一,县六十三):
1〖Seven〗、河南府((洛阳郡,因梁晋之旧为西京)
1〖Eight〗、颍昌府(许昌郡,忠武军节度,本许州,元丰三年升府,崇宁四年为南辅)
1〖Nine〗、淮宁府(淮阳郡,镇安军节度,本陈州,宣和元年升府)
20、顺昌府(汝阴郡,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度,旧颍州,政和六年改府)
2〖One〗、滑州(灵河郡,太平兴国初改武兴军节度)
2〖Two〗、信阳军(同下州,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改信阳军)
2〖Three〗、京西南路(府一州七军一,县三十一):
2〖Four〗、襄阳府(襄阳郡,山南东道节度,本襄州,宣和元年升府)
2〖Five〗、金州(安康郡,乾德五年改昭化军节度)
2〖Six〗、光化军(同下州,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军)
2〖Seven〗、河北东路(府三州十一军五,县五十七):
2〖Eight〗、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
2〖Nine〗、开德府(澶渊郡,镇宁军节度,本澶州,崇宁五年升府)
30、河间府(河间郡,瀛海军节度,本瀛州,大观二年升府)
3〖One〗、冀州(信都郡,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
3〖Two〗、雄州(政和三年,赐郡号曰易阳)
3〖Three〗、霸州(政和三年,赐郡号曰永清)
3〖Four〗、清州(本乾宁军,大观二年升州,赐郡号曰乾宁)
3〖Five〗、信安军(太平兴国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虏军,景德二年改军名)
3〖Six〗、保定军(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新镇建平戎军,景德二年改军名)
3〖Seven〗、保顺军(周置军于沧州无棣县南三十里)
3〖Eight〗、河北西路(府四州九军六,县六十五):
3〖Nine〗、真定府(常山郡,本镇州,庆历八年改府)
40、中山府(博陵郡,定武郡节度,本定州,政和三年升府)
4〖One〗、信德府(钜鹿郡,本邢州,宣和元年升府)
4〖Two〗、庆源府(赵郡,庆源军节度,本赵州,宣和元年升府)
4〖Three〗、浚州(平川军节度,本滑州黎阳县)
4〖Four〗、保州(本莫州清苑县,太平兴国六年建州,赐郡号曰清苑)
4〖Five〗、河东路(府三州〖Fourteen〗、军八,县八十一):
4〖Six〗、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元丰年间升府)
4〖Seven〗、隆德府(上党郡,昭义军节度,本潞州,崇宁三年升府)
4〖Eight〗、平阳府(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本晋州,政和六年升府)
4〖Nine〗、府州(靖康军节度,政和五年赐郡号曰荣河)
50、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
5〖One〗、平定军(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砦建为军)
5〖Two〗、岢岚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军)
5〖Three〗、庆祚军(政和三年以赵城造父始封之地升军)
5〖Four〗、陕西永兴军路(府四州十五军五,县九十)
5〖Five〗、延安府(延安郡,彰武军节度,本延州,元祐四年升府)
5〖Six〗、庆阳府(安化郡,庆阳军节度,本庆州,宣和七年改府)
5〖Seven〗、清平军(本凤翔府盩厔县清平镇,大观元年升军)
5〖Eight〗、绥德军(本唐绥州,元符二年改军)
5〖Nine〗、陕西秦凤路(府一州十九军五,县四十八):
60、秦州(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6〖One〗、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会新城建州)
6〖Two〗、巩州(熙宁五年以秦州古渭砦为军,崇宁三年升州)
6〖Three〗、镇戎军(本原州高县地,至道三年建为军)
6〖Four〗、德顺军(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
6〖Five〗、两浙路(府二州十二,县七十九)
6〖Six〗、临安府(余杭郡,临海军节度,本杭州,建炎三年升府)
6〖Seven〗、平江府(吴郡,平江军节度,本苏州,政和三年升府)
6〖Eight〗、镇江府(丹阳郡,镇江军节度,本润州,政和三年升府)
6〖Nine〗、嘉兴府(本秀州,政和七年,赐郡名曰嘉禾,庆元元年,以孝宗所生之地升府。嘉定元年,升嘉兴军节度)
70、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
7〖One〗、绍兴府(会稽郡,镇东军节度,本越州,绍兴元年升府)
7〖Two〗、庆元府(奉化郡,奉国军节度,本明州,绍熙五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7〖Three〗、瑞安府(永嘉郡,本温州,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7〖Four〗、建德府(新定郡,遂安军节度,本睦州,宣和三年改严州,咸淳元年升府)
7〖Five〗、淮南东路(州十军二,县三十八;州九军四)
7〖Six〗、扬州(广陵郡,淮南节度,建炎元年升帅府)
7〖Seven〗、安东州(本泗州涟水县,太平兴国三年置军,景定初升安东州)
7〖Eight〗、淮南西路(府一州七军二,县三十三;府二州六军四):
7〖Nine〗、寿春府(寿春郡,忠正军节度,本寿州,政和六年升府)
80、安庆府(本舒州,同安郡,德庆军节度,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军,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8〖One〗、江南东路(府一州七军二,县四十三;府二州五军二):
8〖Two〗、宁国府(本宣州,宣城军,宁国军节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8〖Three〗、南康军(本江州星子县,太平兴国七年建为军)
8〖Four〗、江南西路(州六军四,县四十九;府一州六军四):
8〖Five〗、隆兴府(本洪州,豫章郡,镇南军节度,隆兴三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8〖Six〗、赣州(本虔州,南康郡,绍兴二十二年改名)
8〖Seven〗、瑞州(高安郡,本筠州,宝庆元年避理宗讳改名)
8〖Eight〗、荆湖北路(府二州十军二,县五十六;府三州九军三)
8〖Nine〗、德安府(安陆郡,安远军节度,本安州,咸和元年升府)
90、常德府(武陵郡,常德军节度,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乾道元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9〖One〗、荆湖南路(州七军一监一,县三十九;府一州六军二监一)
9〖Two〗、宝庆府(本邵州,邵阳郡,宝庆元年以理宗潜藩升府,淳祐六年升宝庆军节度)
9〖Three〗、福建路(州六军二,县四十七;府一州五军二)
9〖Four〗、建宁府(本建州,建安郡,端拱元年升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以孝宗旧邸升府)
9〖Five〗、成都府路(府一州十二军二监一,县五十八;府三州十一军二)
9〖Six〗、成都府(本益州,蜀郡,剑南西川节度,太平兴国六年降州,嘉祐五年复府)
9〖Seven〗、崇庆府(本蜀州,唐安郡,绍兴十年以高宗潜藩升崇庆军节度,淳熙四年升府)
9〖Eight〗、嘉定府(本嘉州,犍为郡,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开禧元年升嘉庆军节度)
9〖Nine〗、潼川府(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本梓州,重和元年升府)
100、遂宁府(遂宁郡,武信军节度,本遂州,政和五年升府)
10〖One〗、顺庆府(南充郡,本果州,宝庆三年以理宗初潜之地升府)
10〖Two〗、怀安军(乾德五年以简州金水县建为军)
10〖Three〗、宁西军(本广安军,咸淳二年改名)
10〖Four〗、利州路(府一州九,县三十八;府三州十二军二):
10〖Five〗、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10〖Six〗、隆庆府(本剑州,普安郡,隆兴二年以孝宗潜邸升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升府)
10〖Seven〗、同庆府(同谷郡,本成州,宝庆元年以理宗潜邸升府)
10〖Eight〗、沔州(顺政郡,本兴州,开禧三年改)
10〖Nine〗、夔州路(州十军三监一,县三十二;府三州八军三监一)
1〖Ten〗、绍庆府(本黔州,黔中郡,武泰军节度,绍定元年升府)
11〖One〗、咸淳府(本忠州,南宾郡,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11〖Two〗、重庆府(本渝州,巴郡,崇宁元年改恭州,后以光宗潜邸升府)
11〖Three〗、广南东路(府一州〖Fourteen〗、,县四十三;府三州十一):
11〖Four〗、肇庆府(高要郡,肇庆军节度,本端州,重和元年升府)
11〖Five〗、德庆府(本康州,晋康郡,绍兴元年以高宗潜邸升府,〖Fourteen〗、年置永庆军节度)
11〖Six〗、英德府(本英州,宣和元年,赐郡名曰真阳,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11〖Seven〗、贺州(临贺郡,本属东路,大观二年五月,割隶西路)
11〖Eight〗、广南西路(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府二州二十军三):
11〖Nine〗、静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静江军节度,绍兴三年以高宗潜邸升府)
120、庆远府(本宜州,龙水郡,庆远军节度,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12〖One〗、南宁军(本儋州,熙宁六年废州为昌化军,后改名)
12〖Two〗、吉阳军(本崖州,熙宁七年废为朱崖军,后改名)
12〖Three〗、燕山府(唐幽州,契丹建为南京,寻改燕京,宣和四年改燕山府)
12〖Four〗、经州(本蓟州玉田县,宣和六年置)
12〖Five〗、云中府(唐云州,契丹建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云中府、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所谓山后九州也。寻为金人所取)
宋朝最小时地图和北宋南宋疆域图对比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 聪峰知识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77788882.com/MhGnuMnf1P.html
1.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本站内容仅做参考,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