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论语注解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论语注解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朱熹论语的注释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One]、《论语译注》内容,特点,影响,评价
〖One〗、“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
〖Two〗、《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论语译注》是杨伯峻的研究心得,但其中存在许多注释和译文不准确的地方,错误之处。
[Two]、论语全文和解释
《论语》全文及译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Three]、朱熹论语的注释
〖One〗、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Two〗、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Three〗、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Four〗、(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Five〗、(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Six〗、(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Seven〗、(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Eight〗、(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Nine〗、(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Ten〗、(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1〖One〗、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1〖Two〗、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1〖Three〗、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1〖Four〗、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块儿来。
1〖Five〗、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Six〗、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Seven〗、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论语注解和朱熹论语的注释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 聪峰知识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77788882.com/u5blhdq5M7.html
1.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本站内容仅做参考,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